美国是全球唯一掌控整个科技产生态的超级大国,从最底层的Firmware固件和操作系统,到各种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再到浏览器、办公套件、数据库和中间件,以及各行业应用的大型制造软件,美国拥有上述全部软件产品的专利和代码等知识产权。
面对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少国家都遭遇其“不讲理”式科技制裁,以华为、中兴、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尤为严重。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我国以及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发展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例如,我国互联网产业开展了多年的“去 IOE(IBM、Oracle、EMC)”,目的是以成本效益更高的 Intel x86 平台和开源软件取代以 IBM 小型机、Oracle 数据库和EMC 高端存储所组成的 IT 技术架构。
对于科技产业,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壁垒森严和分工协作紧密的科技产业,只有从技术的源头或者主干开始创新,才能做到自主可控;相反,仅仅是全盘复制在枝干或旁枝末节处进行技术改进,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科技自主可控。
01.
从技术源头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垂直分工的体系,从底到上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编程系统、数据库、行业应用等基础部件。经过几十年发展,每一个基础部件从最初的技术源头或者主干开始,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的分工体系。只有从技术源头和主干开始的基础性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并充分享有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好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信息技术领域两个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件。
02.
ARM芯片
手机芯片在架构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和销售方面有着细致的垂直分工体系。来自英国的 ARM 公司是移动芯片体系的主角,ARM 将设计的芯片授权给世界绝大部分移动芯片产商。
根据 2018 年市场份额统计,美国的高通(Qualcomm)和苹果、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ediaTek)、韩国的三星以及中国的华为海思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主要玩家,但 ARM授权的技术是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ediaTek)设计的芯片、三星 Exynos、高通“骁龙”、苹果Apple A11、华为“麒麟”等芯片的基础。
以联发科为例,ARM 公司负责架构和指令集设计,相当于书的章节和核心思想;联发科购买 ARM 的授权进行芯片 IC 设计,相当于书本内容的完善;台积电进行生产制造和封装,相当于书的印刷。
在 ARM 发展史上,采用精简指令集 RISC 架构这一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ISC 架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性处理器架构,2017 年图灵奖获得者 John L.Hennessy和 David Patterson是主要的贡献者。
采用精简指令集 RISC 的处理器通常比采用复杂指令集 CISC 架构的处理器更为省电、成本更低。
在 2019 年爆发的中美经贸摩擦中,美国对华为进行出口管控。根据 BBC 报道,ARM 已经要求员工必须中止与华为合作。ARM 声称,它的相关产品设计当中包含了“美国原产技术”,可能是指 MIPS 等相关技术。
因此,该公司认为将受到美国政府贸易禁令的影响。据中美两国执业律师金依依分析,ARM 认为其提供给华为的技术中美国原产技术的价值超过该技术总价值的 25%,因而暂停与华为的合作。
这也充分地说明 ARM 在主干上进行创新,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可控,并享有开放分工与合作的好处。而在产业链下游创新,则更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只有在和平时期的非管控状态下才能享有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好处。
03.
从 Unix 到 Linux 再到安卓
Unix操作系统由 Ken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负责研发,他们由此获得 1983 年的图灵奖。据称,开发Unix 的初衷是运行一款计算机游戏—— Space Travel,使一台计算机能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交互性好的服务,即研究开发分时操作系统以取代笨拙和用户体验差的批处理操作系统。
1970 年,贝尔实验室开始向美国大学提供非商业的许可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 Unix 变种,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BSD、SUN 公司的 Solaris和 IBM 的 AIX 等。
由于美国贝尔实验室改变许可证,将 Unix 作为专有产品销售,用户在法律上不允许修改 Unix。美国人Richard Stallman 和芬兰裔美国人 Linus Torvalds 先后发起了自由和开源软件项目,开发出与 Unix 完全兼容的软件系统——Linux。Linux 是 Unix 操作系统主干上的变种,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Linux操作系统包括Linux 内核和 Linux 系统工具/库。1991 年 10 月 5 日,芬兰裔美国人Linus Torvalds 首次发布 Linux 内核。LinusTorvalds 同时发起了 Linux 基金会维护该项目。
1983年,Richard Stallman 发起 GNU 计划,负责提供 Linux 系统工具/库。Linux 系统工具/库由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维护。Linux 基金会和自由软件基金会均注册在美国,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属于501(c) 非营利性组织。
安卓是在 Linux 内核和其他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而来。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安卓占据主导地位,苹果的 iOS 远远地落在第二位。2003 年,初创公司 Android Inc 在美国加州创建了安卓。2005 年 Google 收购Android 公司。2007 年,Google 联合 84 家软硬件公司和电信运营商成立联盟,负责改进安卓。
随后,联盟发布了安卓的源代码,安卓的核心源代码称为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开放安卓源代码的计划加速了安卓的普及,安卓随之逐渐拓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
但随着中美科技战的爆发,Google开始对华为进行使用限制:华为仅仅可以使用安卓开源版本,不能访问 Google的专有应用和服务。
Google 指出已经拥有华为智能手机的用户不受影响,服务可以继续。市场分析师又进一步指出用户可以自行在安卓平台上下载 Google 专有应用和服务。这些举动和措施可能会影响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增长。
04.
智能计算机将是中国科技产业开启自主可控的关键点
尽管智能芯片通常以加速器(PCI-E卡)的方式依附于通用计算机部件,独立性受限,但是以智能芯片、系统、算法和行业应用为代表的智能计算机产业仍是一个难得的产业机会,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在特定应用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和开放产业的机会。
通用计算机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技术障碍,在特定领域做软硬件协同设计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融合的趋势,无论在端(IoT)、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机,还是在最新涌现的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而我国在智能计算领域有一批和国际同行齐头并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例如,中科院计算所的“寒武纪”是大规模深度学习加速器的国际先行者。
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智能计算又为这个领域夯实了基础。例如,在高能物理、天气预报、宇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提供了新的计算途径。智能超级计算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智能计算机整体上仍然依赖于通用计算机体系结构,我们不需要重起炉灶,可以借助整体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智能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的主干分支,可以相对独立发展,获得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战略,对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在科技领域,我国自主可控能力依然很低。国内金融、电信、政府等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依托国外品牌产品构筑,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就没有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也就谈不上维护好国家信息安全。因此,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原创文章,作者:信创中国运营-张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cn.cn/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