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创中国首页
  2. 信创中国观察

2020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自1999年提出信息技术国产化以来,经过20多年的科学发展,我国自主可控完成从规划、基础研发到正式进入产业落地推进阶段,实现多环节、全领域的产品覆盖,尤其是先后研发出飞腾、海思、龙芯等国产CPU和基于Linux环境开发的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深度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突破核心产品的国产化难题。

01.

自主可控产业成国家重要战略

 

为了提升自主可控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基于战略高度、发展规划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出台多项政策利好。

自2001年起,国家先后发布多项重量级政策和文件,从十三五开始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及自主可控产业链的产业高度和发展必要性,并于2018年首次发布国产化信息产品《适配名录》,常年对处于自控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提供研发补助、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020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发布与自主可控相关的利好政策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产化产品的成熟叠加,新的计算产业链发展驱动国产数据化浪潮的持续。

根据IDC数据的测算,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将于2023年达到1.14万亿元美元,中国计算产业投资空间占比接近10%,近1043亿美元,将成为全球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引擎

 

基于云技术带动的数字化浪潮下,我国的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公司基于新一代计算平台带来的机遇,有望进入全面发展期。

 

02.

外部环境制约,国产自主可控产业进一步加快

 

在科技领域,“缺芯少屏”和“缺芯少魂”的讨论一直很多,“缺芯少屏”是指中国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缺少芯片、缺少屏幕的状况,“缺芯少魂”是指中国半导体行业缺少芯片和软件的状况。

据《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我国绝大多数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即使到2020年,我国的芯片自给率也仅到40%,2025年攀升至70%。在核心集成电路上,我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自主可控是指依靠自身技术手段和安全机制,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自主可控的核心特征是自主,即自主提供产品、自主提供服务,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是实现自主的保障。

自主可控是重要国家战略之一,必须需要长期战略去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的进口依赖始终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自研道路是没有退路的必然选择。

03.

未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调查机构预测,到2023年我国硬件和软件市场规模将迎来巨大飞跃:

 

  • 1)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39.7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12.4%,将占据全球30%的服务器市场份额,目前国产化率为67.83%。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90%,替换增量空间为527亿元;
  • 2)外置存储市场空间达60亿美元,5年年复合增速6.9%;目前国产化率为58%,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70%,替换增量空间为50亿元;
  • 3)数据库软件市场空间达到39.8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26.9%;目前国产化率为11.90%。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30%,替换增量空间为50亿元;

 

020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 4)中间件市场达13.6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15.7%;目前国产化率为22.80%。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50%,替换增量空间为26亿元;
  • 5)大数据平台软件市场达26.6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44.7%;
  • 6)企业应用软件空间达155.8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11.7%;目前泛ERP国产化率为70%,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80%,替换增量空间为100亿元;办公软件国产化率为42.75%,若未来国产市占率提升至80%,替换增量空间为34亿元。
  • 7)对于目前国产化率最低的芯片和基础架构软件及操作系统的市场空间,我们基于广义财政供养人员数进行测算,芯片广义替代将接近450亿元市场空间;操作系统的广义替代空间将有338亿元。

020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不会因为一时一国的限制而停滞不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随着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国产化的不断深入,所有经历过的阻挠与对抗,都将成为成就辉煌的助力。

未来基于外部环境变动和战略定位,自控产业仍将持续受益政策利好,政策助力党政军和重点行业国产化产品需求上行。

原创文章,作者:信创中国运营-张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cn.cn/140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