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创中国首页
  2. 信创中国观察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政治极端化加剧已经使得美帝国主义对外更为强势,中国正处于美帝单边主义风暴的“暴风眼”。在疫情与大选的双重影响下,中美之间除了经贸摩擦之外,地缘问题、科技博弈也将显著升温。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COVID-19对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变化

  由于中国是COVID-19最先暴发的国家。中国暴发疫情来得突然,没有任何防备。但中国政府的反应可以用神速来形容,且果断给经济按下暂停键。反观美国开始阶段一直忽视疫情,甚至认为只有亚洲人才会得COVID-19;而疫情肆虐后又手忙脚乱,急于甩锅,导致疫情从一个全球性卫生安全问题变成政治问题。通过这次疫情,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得到认可,巩固了制造中心的地位。

部分产业整合趋势加剧,未来分布将本土化与周边化。此次疫情也让很多国家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自己的国家连个口罩都不能自主。由于疫情中国的零部件出口受限,直接导致日本、美国的部分汽车企业停工停产。川普甚至动用战时法律,要求通用汽车等企业立即开始生产当时美国卫生系统紧缺的呼吸机,但这些企业纷纷表示不可能很快转产,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也看出美国制造业的脆弱之处。可以预见,由于此次疫情使得各国认识到产业链的重要性,加强产业链本土化、周边化是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政治极端化加剧,各国加强“自主可控”。最近几年的“大事件”,除了中美之间的梁子外,日本差点切断韩国半导体的供应、美国满地球寻找稀土以实现“稀土自主”等,最后来了一个搅乱全球的COVID-19,都使得各国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中、美再起波澜,地缘科技博弈升温,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专家及政治领域人士都认为11月3日前的这两个多月是高危期,川普为了当选会无所不用之极。这也是考验我们战略定力和智慧的时刻。11月3日后会风平浪静吗?大家普遍认为不会,但如果川普下岗再就业,大家普遍认为虽然会仍有风浪,但世界经济总体将可预测。毕竟经济和资本是非常不喜欢不可预测性的。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坚持改革开放: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改革开放仍是我们制胜的法宝。面对中国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改革开放仍是应当坚持的重大原则。

2020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意味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上日程,土地、劳动力、技术以及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都明确了相关具体措施。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已在提速,改革基调在于发展股权融资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未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值得期待;在开放方面,本轮资本市场开放全面提速,将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也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将势不可挡。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以我为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补足短板

  在发挥优势方面:一国的治理能力,是跨国企业在全球布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应对疫情中,中国、越南、泰国等国体现出了较强的应急能力,中国的社会治理能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增强自身信心的同时,必将受到跨境资本的青睐。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在补齐短板方面: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金融系统以银行为核心,资本市场改革是当前的抓手。2020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再融资新规”;启动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对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居民投资渠道都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随着中国金融领域扩大开放,中国最终将实现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全面融合,抵御风险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提升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战略性产业是指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在农业方面,将加强在大豆等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拓宽进口来源并加大战略储备,降低在紧急状态下受制于人的风险。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类,上述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关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对华为和中兴的制裁凸显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自主可控性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以及制度建设还存在不足等问题,亟需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未来引导相配套的中长期资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转化给予政策扶持将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能力的重点政策方向。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危与机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机遇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在疫情之后积极加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这是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忽略的短板,而当前复杂的环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战略新兴领域加强投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中芯国际正在回归A股,助力国产芯片制造的崛起,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加速。而近期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也将这一进程大大加速:未来五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将从目前的30%左右提升到70%左右。一旦实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卡脖子”产业将彻底自主。

也许未来,我们再谈到高通、台积电,将不是以挑战者的眼光去看待,而只是把他们当成是普通的行业竞争对手。

挑战主要包括芯片、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遭遇卡脖以及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回迁,提升芯片、半导体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迫在眉睫。

  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关乎中国未来国运

  疫情爆发后,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逆全球化力量有所抬头,中美在多个领域的博弈愈演愈烈。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仍应坚持改革开放步伐,立足自身,以我为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化危为机,持续提升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本文来自顶尖爱养生,本文观点不代表信创中国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