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创中国首页
  2. 信创中国观察

北斗上天之后,2万亿导航产业市场将爆发

耗时10余年,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称北斗三号)于上个月31日正式开通。
经过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这也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度芯片、算法、板卡、天线等核心技术上均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北斗上天之后,2万亿导航产业市场将爆发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且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奠定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逐步发展的建设模式。
北斗上天之后,2万亿导航产业市场将爆发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曾表示,我们北斗三号卫星,卫星部组件都是百分之百的是国产,卫星关键的和核心的元器件都是国产的,真正做到了自主可控。卫星具有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个也是在我国导航卫星上率先使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从那以后,由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北斗“三步走”的规划开始了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研制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卫星设计寿命、工作可靠性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例如通过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技术,解决了无法全球布站、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
卫星导航系统,应该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北斗卫星系统发展是自主、独立、兼容、开放这个原则去实现的。也就是大家常讲的,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因此,北斗三号开通并使用标志着北斗应用进入新的时代。作为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该系统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实现国产化率100%,已形成由北斗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服务构成的全产业链。
 
01.
2万亿导航产业市场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预计2020年达到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
 
新一代北斗3号总设计师林宝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导航系统全产业链是一个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去年北斗市场的产值已经达到3000多亿元人民币。随着北斗用户规模进一步上升,未来成本降低是必然趋势。
 
我国的北斗产业链已经从材料、芯片到终端单机,都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北斗工程设计之初打破了新技术不超过30%的惯例,新技术占比超过70%,从而保障长寿命卫星的持续先进性。北斗应用前期取得很大进展,卫星导航产业产值2019年超过3450亿元,但和系统建设成就来比,北斗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
 
接下来将从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开放、融合,推动卫星导航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注重科研创新几个方面来推动北斗系统的深度应用。
 
02.
5G+北斗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全球导航系统相比,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优势,比如短报文服务功能,可以输入1000个汉字的信息;高精度应用覆盖中国境内3000个地面站,可以实现毫米级的应用,比如车道级的导航等,未来还将在防灾减灾、国际搜救等方面提供服务。
 
安信证券数据报告显示,北斗组网短期内利好北斗三号军工装备行业,中长期利好民用北斗基础设施及终端的持续普及。
在商业领域,预计2021年后北斗民用基建将拉开帷幕。随着北斗终端逐步普及,其新兴商用领域应用或值得关注自动驾驶、5G授时、物联网、精准农业、高精度测绘等
 
北斗系统具备高精度导航、实时定位、精确授时等能力,在地基增强系统的服务下可提供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位置信息。同时,5G具备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特性,可在卫星信号被严重遮挡时及时补足感知情况。
未来,5G+北斗的高度融合可加大北斗高精度导航的技术价值,在物联网、智能驾驶、车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
 
相信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深入将打破美国GPS的垄断地位,保证中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安全。
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利政策指导下,有充足产业发展资金做后盾,定能突破技术障碍,打通产业发展的技术障碍,实现北斗导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开创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新蓝图。

原创文章,作者:信创中国运营-张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cn.cn/151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