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创中国首页
  2. 人物观点

朱民:未来最大的投资是新基建

朱民:未来最大的投资是新基建朱民,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日前,在创合汇联合比利时列日大学HEC列日高等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沪举办的“创合汇2021宏观经济讲座”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全球副总裁朱民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及未来投资机遇的思考。

他指出,2020年是剧变,2021年是开局,这两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现在对企业家来讲,最关键的问题不能只看到过去一个线性的、波动的变化,而是要看到未来面临的是结构的、面的变化,这个很重要。”他说,关于“中等收入陷井“有很多解释的理由、理论,争议也很多,但是这个现象很客观,“我们该如何克服曾让众多新兴经济体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这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命运的一个重大议题。”

他说,中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将会面对老龄化、气候变化和数字化三个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因素。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老龄化而来的将是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从2021年到2050年,他认为老龄化和长寿化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相当长的时间,消费、服务、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都将发生深层次的供需结构变化。“但我们对老龄化的准备是不够的。”朱民说。

此外,他认为“碳中和”也是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点。他指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虽然发达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是他们实际上享有50-70年的过渡期,相比之下中国的时间只有30年。“这个任务艰巨而紧迫。”朱民说,2060年碳中和会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它首先是改变能源,但更多地是改变未来的科技,“能源科技,能源投资,都是巨大的机会。”

从投资角度来说,朱民认为,未来最大的投资就是新基建,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云服务等。“科技创新已经变成了全球的竞争,这是不可逆的。中国要能够在世界上站起来,必须占有这个市场,打赢这一仗。”朱民说。

文章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2日

本文来自,本文观点不代表信创中国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