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芯片企业至今没拿到Armv9的最新许可2021年3月,ARM公司正式宣布推出最新的Armv9架构,宣称这是自10年前Armv8推出以来的首次重大变革,将用于未来3000亿ARM芯片中,涉及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汽车和AI等广泛领域。然而,这样一款如此重要的里程碑式架构技术,由于受美国禁令的影响,国内ARM芯片公司能否顺利买到、何时能买到、以多大代价买到Armv9架构授权,却仍是未知数。据业内人士透露,Armv9已发布一年多时间,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拿到授权许可。设想一下,如果华为等迟迟不能获取Armv9授权,只能在Armv8这样一个十年前的老旧版本上做芯片,势必会影响国产ARM芯片的产品竞争力,前期的巨大投资成本也无法通过产品迭代升级来分摊。就算华为有能力Armv8上自行实现一些Armv9的新指令或功能,如果没有事先得到ARM的同意,也势必会造成侵权。退一万步讲,即便华为这次侥幸花费巨资买到了Armv9授权,可又如何保证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未来能一直买到v10、v11、v12…的授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信创领域,华为等ARM芯片所标榜的“自主性”已很难站住脚,“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二)英国制裁俄罗斯ARM芯片企业的警示今年5月,由于俄乌战争,英国政府禁止俄罗斯企业获取ARM架构授权,将俄两大处理器开发商贝加尔电子(Baikal Electronics)和MCST列入制裁名单,除冻结其资产外,还禁止ARM公司对俄罗斯提供技术服务。其中,贝加尔电子之前是基于MIPS指令集进行芯片设计,近几年来已全面转向ARM架构。ARM断供已直接导致该公司正在开发的Baikal-M2、Baikal-L、Baikal-S2系列处理器被迫中止。俄罗斯媒体评论说,该公司将不得不更换新的处理器架构或者转向RISC-V等开源架构,而这预计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以及高达10亿卢布的研发支出。作为一家总部在英国的日本财团控股企业,ARM公司不得不听令于英国政府,对俄罗斯芯片企业进行断供,这不能不让中国人警醒——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我国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场景都已经大量安装使用了华为鲲鹏等国产ARM芯片。(三)ARM公司对许可授予和终止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如果说英国制裁俄企是基于国际地缘政治,那么ARM起诉高通则是因为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在2019年9月,ARM公司曾向芯片设计公司Nuvia授予了ALA和TLA许可。2021年1月,高通宣布以14亿美元收购Nuvia,这意味着收购完成后高通将根据ALA许可为Nuvia开发的CPU向ARM支付版税,而不是按照TLA支付较高的费用,这引起了ARM的极大不满。2022年2月,ARM致函Nuvia和高通,宣布终止对Nuvia的授权许可。8月底,ARM以高通违约导致ARM遭受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为由,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地区法院提起诉讼,主张Nuvia在芯片设计中使用ARM的专利设计,这些设计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转让给高通使用。为了获得ARM的同意,高通必须:(I) 将Nuvia的许可证中高得多的专利费并入高通现有的许可证中;(ii) 限制高通员工参与高通定制 CPU 设计的能力,因此任何有权访问ARM机密信息的个人至少要等三年才能参与高通的“任何架构 CPU 设计”;(iii)讨论并决定与该 CPU 设计转让相关的设计转让费;(iv)为实施知识产权和软件工具签订单独的许可证,这将包括另一笔未披露的“设计转让费”。根据高通公开的诉讼材料,高通从2025年起将无法继续提供ARM架构的芯片,因为其ARM许可证协议将在2024年终止。上述例子表明,ARM对授权的授予和终止有着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于NUVIA这样的小公司,ARM可以单方面直接终止与其许可,对于高通这样的大企业,ARM也能在授权到期后以直接断供进行相要挟,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谁敢保证,华为、飞腾等 国产ARM芯片企业在与ARM公司打交道过程中,日后不会面临与高通类似的“陷阱”或纠纷?(四)ARM的新规则将剥夺芯片企业自主发展权据SemiAnalysis报道,高通最新的诉讼文件还显示,ARM可能会改变其授权模式,更改IP条款,2024年后基于ARM公版CPU的SoC,不可以使用外部GPU、NPU或ISP。换言之,从2025年开始,如果还想使用ARM公版CPU的话,那就必须搭配使用ARM的公版GPU、NPU以及ISP。这一做法对于各大使用ARM公版CPU的设计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它将严重扼杀IC公司的自主设计能力,使这些公司自主开发的GPU、NPU、ISP等模块失去搭载平台而被市场淘汰。消息一出,立马引发轩然大波,其中以高通、三星、联发科反应尤甚。(五)ARM不允许芯片厂商私自扩展指令集历史上,MIPS生态的衰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态割裂——不同的CPU、不同的主板,操作系统和软件都可能不通用,导致每家公司要做自己的生态积累,无法形成合力。为了避免重蹈MIPS的覆辙,ARM在向其他公司授权指令集架构和IP时,不允许其它公司修改和扩展其指令集,以确保应用软件的统一兼容性,仅有部分嵌入式CPU的IP允许通过挂载dsp等形式扩展功能。因此,这一举措使得华为等国内ARM厂商无法主动基于ARM扩展自己的指令,并形成独立自主的软件生态体系。(六)ARM能对整机厂商进行“长臂管辖”根据高通对ARM的反诉材料,ARM还在试图绕过高通,对采用高通芯片的OEM整机厂商进行施压,相关举措包括:要求OEM厂商接受ARM的新直接许可,并根据产品销售情况支付专利费,否则从2025年开始无法获得ARM兼容的芯片。这一点对中国ARM CPU和整机企业的警示在于:ARM不仅可以终止芯片架构或IP授权,也可以改变其商业模式,即绕过芯片厂商直接施压终端厂商,胁迫终端厂商不得使用特定品牌的ARM CPU。可见,尽管华为、飞腾已经将ARM芯片包装成自研国产芯片打入信创市场,但最近这两年的一系列事实情况证明,基于ARM授权模式来发展国产芯片,必定会受制于人,根本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国内企业对ARM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不可能有话语权,无法掌握底层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标准,只能被动地跟随,只知道今天能做,却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做。走ARM路线,不可能帮助中国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还会带来巨大的产业安全隐患,包括:被随意中止授权,被断供新版本架构或IP,被禁止扩展自定义指令集或陷入法律诉讼,终端设备厂商被断供打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