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创中国首页
  2. 信创中国观察

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是场持久战

7月16日,迟到的央视3·15晚会播出了。上汽通用五菱被点了名,惹事的产品是旗下的宝骏560,河南、广东、黑龙江、天津等多个地区的消费者反映车辆变速器故障频繁出现。3·15晚会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处理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以及维权投诉的渠道是否畅通,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更需要关注变速器故障背后暴露的深层次问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虽然自主零部件企业有了很大突破,在一些通用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从传统汽车领域中的发动机电喷系统到变速器里的摩擦材料,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而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相关领域中,芯片、IGBT元器件等也基本被国外巨头所掌控。中国要想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是绕不过去的坎。近两年,无论从行业还是社会层面,在经过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都对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有了更高的期待。

  据笔者得到的信息,宝骏560出问题的这款变速器,是由自主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不过并非是变速器硬件问题,而是出现在自主企业的传统短板——标定环节上。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回应,这次的故障主要是由于发动机控制模块软件标定导致的,虽然已于去年5月发布召回通知,但仍然出现召回产品维修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显然,这一情况颇有几分尴尬:在高呼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自主品牌整车匹配自主总成的产品却“拉了胯”。对此,业内有冷嘲热讽的,认为自主产品不可靠,还是洋产品靠谱;有妄自菲薄的,觉得中国汽车工业水平短期内难有提升;还有消极悲观的,认为这将打击自主品牌产品的口碑,自主企业未来发展更加艰难;更有幸灾乐祸看笑话者。

  对此,笔者认为,宝骏变速器的问题暴露得恰逢其时,能够让整个行业更清醒地认识到前方道路的艰巨性。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虽然此次只有上汽通用五菱上了黑榜,但并不代表其他企业就不存在或是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已是行业共识,近年来,已有不少企业在更关键的零部件上尝试采用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所以一定要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由于汽车的复杂性,产品出现故障并不是一家零部件企业就能够单方面解决的,如何通过吸取这次的教训,合力快速提升产品可靠性和适配性,让自主品牌产品有过硬的质量,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够从中找到解决办法,并用来指导未来发展,将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其次,要充分意识到,核心零部件自主替代、自主可控是一条艰险之路,是一场持久战,并不是靠吹吹打打、投机取巧就能够轻易达成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必须引以为鉴,加大研发力度,让产品精益求精。毕竟,好产品不是保护出来的,而是自己打磨出来的,口碑是一点一滴攒出来的。无论社会上、行业中有怎样的共识与期待,这条路都需要企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欲速则不达。更何况,那些尚未被中国企业攻克下来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本就是汽车工业甚至有些是一般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加之跨国公司深耕多年,通过专利设置了不少壁垒,因此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势必会遭遇重重障碍,这就需要企业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也需要行业给予支持。

  第三,自主整车企业应该鼓励自主零部件企业研发、试错,共同解决问题。虽然这是整零关系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发起冲锋的道路上,这一点比任何时刻都更加重要。虽然这次宝骏560变速器“拉了胯”,但笔者希望整车企业不要一棍子把自主零部件企业打入冷宫,而是能够继续提供机会,携手解决问题。由于细分领域的局限性,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对某一问题各有理解,惟有化针锋相对、找茬挑刺儿式的内斗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共同开发,才能让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条路走得更顺利。

  第四,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如何处理得当亦是关键一环。消费者是汽车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企业一定要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积极主动地解决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不能让“衣食父母”寒了心。光靠民族情怀,不能让消费者埋单。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让消费者支持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本文来自中国汽车报,本文观点不代表信创中国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